中国首批四名罗德学者获奖者揭晓

  首批罗德中国奖学金的四位获奖者名单终于在2015年12月7日揭晓。罗德奖学金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学金项目之一,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哈佛教授迈克•桑德尔都是罗德学者,这个诞生了40多位国家领导人、70多位跨国企业董事长或执行长、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奖学金项目2015年首次走进中国。2016年10月,他们就将拿着每学年约50000英镑(约合487450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前往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课程。下面美国LeeAcademy高级中学(上影校区)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四位九零后中国学生的简历:

中国首批四名罗德学者获奖者:巩辰桌

  巩辰卓: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时被授予荣誉毕业生,这一称号只授予每年十个最优秀的毕业生。他参加过的学习交换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巴西,英国,美国,芬兰。他目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信息团队的培训生,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工作。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坦桑尼亚,之前他曾在暑期义务于当地的一所小学担任英语老师。除此之外,他还曾连续三年寒假前往中国的同一个偏远乡村进行支教。辰卓是一名活跃的足球运动员,完成过“垂直马拉松”——攀登101层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他意欲在牛津大学学习有关互联网、教育以及商业管理的课程。他的目标是创立一个非营利组织来帮助农村学生和中国其他弱势群体。

中国首批四名罗德学者获奖者:任娜瑛

  任娜瑛:现在清华大学就读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娜瑛是中国青年同伴网络(China LGBT+ Youth Network) 的联合创始人,带领团队专注于性别教育和学术研究。她同时在北京同志中心(Beijing LGBT Center)担任志愿者,并在英国曼彻斯特交流学习的一个学期期间,在当地的同志中心进行志愿服务。课余娜瑛还给北京农民工子女补习英语,并长期在清华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任职,与来自法国和亚洲的交换学生互动。她热爱电影、音乐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并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中幽默的不同体现。娜瑛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女性学,并立志帮助发展中国性别研究的理论基础。

中国首批四名罗德学者获奖者:张淳映

  张淳映:毕业于浙江大学,拥有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淳映曾在上海的路透社和《纽约时报》办公室,以及位于浙江新媒体中心的新华社实习,研究劳动争议和反腐等话题。她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辩论队的队长,也是晨兴文化中国年度论坛的秘书长,成功组织了2012、2013年的长达三天的年会,开展有关于社会创新和青年领导力等话题的讨论。淳映希望在牛津攻读循证社会干预和政策评估专业的博士学位,培养更严谨的分析能力。淳映的梦想是成立一个中国的媒体平台,追踪报道并评估公共政策。

中国首批四名罗德学者获奖者:张婉愉

  张婉愉: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第一名。婉愉来自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她连续拿到了获取率为0.2%的全国大学生奖学金。她曾在斯坦福法学院交流,还获得过Jessup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中国总冠军。婉愉在北大和四川省积极地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帮助在工厂作业中受伤的工人寻求法律保护,尤其是那些饱受硅肺病折磨的工人们。她最喜欢的一句法律引言是著名的法理学家Oliver W. Holmes说的:“如果你有一颗理想主义者的心灵,你将使(不是觉得)世界变得更理想”。婉愉想在牛津同时攻读一个政治、哲学、经济三修(PPE)的第二学位,希望学习更多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论支柱,使法律能为边缘化人群提供更多帮助。

  罗德奖学金到底有多牛?

  由于是第一年对中国大陆开放申请,罗德奖学金对许多人来说或许还比较陌生。事实上,清华大学最近建立的苏世民书院,和之前在媒体上引起热议的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仿效的都是牛津大学“罗德奖学金”模式。

  罗德奖学金是于1902年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西塞尔•罗德的遗嘱而设立的,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首个大规模的国际性奖学金项目。西塞尔•罗德希望在拥有“道德力量”和“领袖本能”的青年人中培养“有公德心的领导阶层”,通过增进世界不同政权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消弭战争。

  此前,罗德奖学金在全球已经扩展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巴基斯坦、牙买加、印度、中国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今年进入中国被认为是继上世纪70年代女性获得申请资格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扩展,中国也是罗德奖学金覆盖的首个非西方、非英联邦、非英语国家。

  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Charles Conn)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罗德奖学金之所以决定进入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因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罗德奖学金项目的要义之一就是要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年轻人在一个社群中共同生活、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其他国家的罗德学者会从中国学者身上获益很多。

首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揭晓

12月4日的晚宴也是复选的一个环节

  罗德奖学金素有“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之称,今年众多的申请者中有600余人进入了初选程序,经过履历筛选和视频面试,16人进入复选,包括12月4日晚的晚宴和5日的封闭面试,最后选出4名获胜者。

  那么,究竟怎样的申请者才能获得罗德奖学金的青睐呢?

  “历经生活磨砺的年轻人比含银勺出生的富二代更可能胜出”

  罗德奖学金项目至今秉承罗德先生的遗愿,遴选申请者时不仅要求卓越的学术能力,同时也要求非学术领域的成绩(例如体育、艺术、辩论等),以及乐于帮助他人的内在品质,以及最为重要的、成为领导者的潜力。罗德奖学金对申请者的年龄限制是19-25岁,并且在负笈牛津前必须读完本科。

  罗德奖学金在遴选过程中非常注重多样性,因此罗德学者除了共享一些基本特质之外,没有单一的模型。这次进入终选名单的16位候选人就读于十余所海内外高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纽约大学等),来自不同的省份,拥有多样的学科背景。

他们为何能拿48万奖学金上牛津

罗德中国奖学金遴选委员会评委

  正在讨论最终面试的遴选委员会共有10人,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入选者进行评判,选择评委时以中国本土为主,同时兼顾性别、年龄、行业等多方面的平衡性。最终的遴选委员会包括体育名人姚明,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Charles Conn),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理事长汤玫捷,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秘书Simon Rabinovitch,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罗德学者、美国总统讲稿撰写人James Fallow,罗德学者Ong Teck Chin、Hoi Tung、 Zhang Tianyu。

  接受采访时,查尔斯·康恩根据对书面材料的印象给最终名单的16名入选者各标注了一个“个性标签”:“有青年组织者,有会讲故事的人,有生物科学专家,反抗常规的特立独行者,维护正义和平等的斗士,表现出色的农村小孩,有对女性农民工议题感兴趣的,有关心女性问题的,有专注于建模和工程的,有正在翻译教材的,有LGBT行动者,还有一个是共青团领袖……”由于学术以外的成就很难以客观标准来衡量,个性、特点、兴趣、关怀往往成为评判未来领导者潜力的观察角度。

  查尔斯·康恩强调,这份16人的终选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常普通的社会经济背景,有一些甚至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罗德奖学金不是一个专属于特权阶层的奖学金项目,这是他所乐于看到的。尽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均等的机会,出生在经济困难的家庭都意味着人生的起步会困难很多。一直以来令他感到奇怪的一点是,来自最为优越的那个阶层的学生往往很少申请,即使申请了也很少胜出,“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看重个性,比起不需要付出就拥有一切的人,那些在生活中历经磨砺、努力克服困难的人往往更有个性。”

  能够突出重围进入到最后的终选环节本身已经是一种荣誉,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最真实的自我展现给遴选委员会的评委们。我们采访了2012年的罗德奖学金获得者王赛(Steven Wang),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公共政策硕士学位,2014年在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云南支教项目中担任项目主管,目前任职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到了最终面试的时候,事实上每一个入选者都有资格被选中,结果如何其实是在掌控之外的,所以最好的策略是诚实地做自己,将自己真实的理想、抱负展现给评委。“那天我是最后一个被面试的,所以非常紧张。走进坐满了各个领域的杰出领袖的面试间确实有点吓人!不过我还是保持了冷静,而且非常享受整个对话的过程,因为人生中很少有机会和那样一群顶尖的人物讨论你想在世界上做点什么,以及你是否具备实现理想的能力。”

  一旦成为罗德学者,你就永远都是罗德学者,而不会变成前任罗德学者。”身为罗德学者同时意味着特权和责任。能够跻身于5000名在各行各业努力改变世界的罗德学者中间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同时,当你拥有了平台、资源、信任,你就有责任利用这些做出一些成就。“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父母为了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教育移民海外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成为罗德学者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现在到了回报的时候,我希望帮助更多人拥有和我父母当年为我创造的一样好的教育机会。”

  王赛还特别指出了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的一点,罗德学者提供的高平台和人际网络提供了冒险的可能。在他看来,卓越的教育带来的价值在于可以承担更大的风险,可以突破常规去做一些更有意义、更有趣也更有影响力的事情。“因为即使你失败了,也可以站起来从头来过。”

上一篇:美国Lee Academy高级中学(上影校区)办学优势
下一篇:艺术留学指南:作品集的整理与制作
电脑版
全部课程分类
  •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