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亲述:真实的美国本科生活

大家好!我是美国UNC-CHARLOTTE数学和物理双专业的学生。一年前,我完成自己的大学本科申请,并得到了所有申请大学的录 取,而且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得到其中一所大学的奖学金。我希望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给对出国留学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信息和帮助,同时也希望与大家分享我的成长和感动。

  大家好!我是美国UNC-CHARLOTTE数学和物理双专业的学生。一年前,我完成自己的大学本科申请,并得到了所有申请大学的录 取,而且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得到其中一所大学的奖学金。我希望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给对出国留学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信息和帮助,同时也希望与大家分享我的成长和感动。

  最初有留学的念头是在15岁时。那时在书店偶然读到一本叫做《爱在哈佛》的小说,虽然讲的大多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我“恋”上的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留学生的生活。在看小说的时候,最为惊叹和不解的地方就是:

  “是什么样的一群人能够24,48,72,甚至96小时不休地,充满精力,热情的学习?”

  “为什么他们如此的杰出和不同寻常,从而在毕业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有全方位的领导和变革?”

  “为什么在如此繁重甚至是超负荷的工作和压力下,他们的脸上仍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匆匆的脚步却步步透着他们令人动容的自信和一种令人感动的坚定?

  小说中一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一群学生在深夜的图书馆里,左边是一晚就必须完成的阅读书籍,右边是最大号的黑咖啡,中间则是仿佛24小时也不关机的笔记本电脑。您也许会觉得这样的描写有夸张,但我可以负责任地提供您这样一组数据:

  在UNC-CHARLOTTE仅三个月,我踏破了两双妈妈从国内买的最好的运动鞋,和一双我在国内高中三年也没穿坏的皮鞋;361度牌子的最大、最坚固的运动背包在每天8-12KG的负荷下也终于“寿终正寝”;我的笔记本电脑也因为太多次的敲打,而在三个月内换了新的键盘。

  这周是我们感恩节前的考试周,平日和风细雨的教授都很有默契的地对我们进行着“扫荡”和“轰炸”,图书馆从7AM到午夜都是满满的学生。当我从完成复习, 准备赶往另一堂课时,我发现自己左边是高高的一挪书,右边是一杯热拿铁,中间是我正“奄奄一息”正在“苟延残喘”的笔记本电脑……“这不就是《爱在哈佛》 中的那个场景吗?”想到这里,我一个人一直从图书馆一路傻笑到校园另一端的SMITH BUILDING。

  在UNC-CHARLOTTE,我成为了许多个“唯一”和“第一”:

  唯一的本科一年级物理科学社成员;

  唯一的本科一年级数学精算俱乐部成员;

  唯一的“野外冒险最高难度挑战”的亚裔学生;

  唯一母语非英语的大学WORKSHOP的讲授员;

  第一个在第一学期完成“领导力高级课程”的国际学生也是09年秋季最快完成课程的一位;

  第一个在LEAD面试的国际学生;

  第一个在到校两周后登上当地报刊的国际学生;

  ……

  但凡是对我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我根本就不跟“天才”二字有交集。

  我经常对朋友们说:“你可以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但你必须有一个‘致命’的‘不可取代’的优点。”而我的那个‘致命’的长处大概就是有一种“很多事都可以不在乎和妥协,但凡是认定了,就决不会放手。”

  我每天都会想像未来的自己会是怎样:

  “能去到哈佛吗?

  能感受一下当年令我激动万分的学习氛围吗?

  能像哈佛故事里的学生一样,在有限的青春时光里同时实现梦想和爱情吗?”

  在幻想了几十秒后,又开始问自己:

  “如果我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未来会是怎样?

  如果我要实现我的目标,现在我应该做些什么?

  在这场与时间竞技中,我该怎样做?

  怎样让我那原本渺小和卑微的生命变的更有意义和价值?”

  在大学里,很高兴遇到很多同路人——在疲惫时一起享受一杯速溶咖啡;在受挫时给与一个温暖的拥抱;在失意时投射一种祝福的目光。由于美国大学入学是没有年龄限制,所以我有很多30-40岁的忘年交,甚至和已是67岁的黑人老太太成为了好友。

  在科学政治的课堂上,教授为我们请到了中东战乱地区地区的人民代表,让我们在感受到战火纷飞的局势时,珍惜和平和所拥有的一切,当然这也让我们对科学政治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充满热情和有使命感;(我的教授就曾是州议员)

  在物理的科学小组中,我们有幸能到国家实验室里实习和与实验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咨询,让我一下子就被科学世界的魔力吸引;

  在精算科学的微积分和建模世界里,帅气幽默的高年级教员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动力,课堂外与经济的结合部分,学校则为我们请到了美国银行、美国联邦财政部、华尔街公司来进行校园咨询和模拟招聘;

  在美国努力的不仅仅只有学生,大学里最辛苦的其实是我们的教授。我的“西方哲学与文化”教授是哈佛的哲学博士。她常常对我讲她自己的经历。她有一段话特别让我感动:

  “**你知道吗?每天被3AM的闹钟叫醒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因为在每天都会有人再也没有机会醒来;在TO BE OR NOT TO BE 之间,人们往往都会不假思索地说TO BE,但真正的TO BE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又有几个人会去思考呢?

  现在,是美国时间凌晨1:20,我的室友刚从图书馆回来,我也要小睡一会儿。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明早的6:30,我们说不定又会在图书馆里开始新的篇章。

 
电脑版
全部课程分类
  •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