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预科(https://www.liuxue114.com/)讯:中国的学校早已习惯按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在同一年级里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做法。实际上,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类法不仅伤害了“差生”的自尊心,也给所有学生施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更误导着孩子们的价值观,让他们认为成绩就代表了一切。那么在美国的学校里有没有“差生”这一概念呢?他们又是怎样对待所谓“差生”的呢?
在中国,学校里分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个年级800人,十几个班,不难发现会有一两个实验班或者是重点班。在中国,大家已经接受并习惯了在同一个学校内部分普通班和重点班,或是省重点和市重点学校优先录取学生的惯例。但是在美国,这种区分“好学生”和“差生”或者是“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做法是不多见的,甚至遭人反对。在中国,可能是因为教育资源缺乏或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学校习惯把所有名列前茅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给予最强大的师资做后盾,得到高竞赛成绩和高升学率。这种行为赤裸裸地把学校自己的名气和利益放在了首位,但是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形式不仅仅让“重点班”的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歧视性的精英教育观念,同时也伤害了不少“普通班”学生的自尊心。不少学生会问:“为什么在同一所学校里,别人可以享受更多的资源,而我不可以?既然一所学校重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设立重点班,那么同样也应该创造类似的机会,让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有其他方面特长的学生也受到重视!
曾经有一位学生这么跟我交流:她在中国的时候,是一位全校公认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学校最大的照顾。到了美国之后,她的成绩依然出众,但是受到的关注度下降了。她思考过为什么,结论是在美国,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有些同学因为体育能力强而受重视,有些同学因为表演能力出众而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正因为如此,她也开始学会欣赏其他类型的同学,对他们产生好奇。
那么美国学校对学习成绩落后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是如何对待呢?在美国高中,一般每年有四次对每一位学生的总结性成绩评分。成绩分两个部分:学习成绩和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成绩为C或者努力程度分少于2 分(总分5分)的学生,就是“差生”。与其说“差生”,不如说是“需要帮助的学生”。学校把这些同学的名字汇总起来之后,就要集中所有相关的老师在一起讨论每个学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每个“亮红灯”的学生,都要分三步讨论:
1.确定该学生的问题。比如说时常不交作业,那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没时间或者是语言上有困难?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先是收集每位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其次是来自体育教练和宿舍老师的评价,收集课内和课外的表现回馈。这种360度的信息回馈,能够让指导老师很全面地了解到某位学生成绩落后的具体原因,如晚上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睡眠不足,或者是最近同室友的关系紧张而影响状态等等。
2.了解问题之后,得有解决办法。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将对自己的学生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如果是语言没过关,是不是要找课外辅导?如果是受家里事情的影响,那么要不要考虑找个心理学家来安抚一下学生?
3. 任务分配。有了解决方案之后,就是执行,这需要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配合。
在一般情况下,这“三部曲”都能够有效改善“差生”的状态。
相反,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们并没有什么“三部曲”,而是尽情分享优秀学生的事例,来鼓舞老师们的士气,让老师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学校的办学是有成果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当过中小学老师的都应该深有体会,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的时候,其实老师们的付出也是非常需要得到关注的,因此美国老师们之间的相互鼓励也就成了我们保持动力的一种方法。
其实,无论在哪个国家,老师或者家长都会喜欢自觉性强、悟性高的学生,但实际上更需要帮助的学生是那些方向感不强、需要指引的学生。学校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在其他方面会输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