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子关注内地就业机会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二年级学生邱致衡,第一次到上海是在一个月前,参加“挑战杯”比赛。“内地的机会很多,两地的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考虑来上海发展。”

 香港学子关注内地就业机会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二年级学生邱致衡,第一次到上海是在一个月前,参加“挑战杯”比赛。“内地的机会很多,两地的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考虑来上海发展。”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人才交流的不断加强,“北上”开始成为香港青年谈论的一个关键词。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数字显示,到内地工作的香港人近年有上升趋势,由1988年的5.2万余人增至2004年的24.4万人。
 
  这种上升趋势在2006年1月1日即将实行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第三阶段)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项简称为CEPA的协议承诺,内地将对进口原产于香港的货物全面实施零关税,同时,在法律、证券、旅游、个体工商等10个领域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2003年1月和2004年11月,香港青年协会进行了“CEPA对青年到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和“青年对北上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意向”调查。这两项分别有500人参与的调查发现,尽管香港青年对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认识度并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认为“到内地发展是大势所趋”、“内地有发展潜力”、“机会较多”、“提供多一条发展出路”。
 
  说到工作,香港青年最重视的就是“稳定”这一条,其次是“治安良好”、“方便往来香港”和“有晋升机会”。调查发现,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珠三角显得比长三角更“有人缘”。15.2%的香港青年表示会考虑到珠三角发展事业,略高于选择长三角的比例(11.7%)。
 
  香港大学科学院动物系硕士一年级的李锦彬就经常到广州、深圳,“现在去那边很方便,当天就可以来回,如果以后有机会在广州或深圳工作,离家也不会太远。”
 
  不过,在说到香港青年最青睐的城市时,作为长三角核心的上海获选率最高,为53.1%,超过了广州、深圳、北京。
 
  38岁的香港人莫先生,在上海一家著名的五星级酒店担任销售总监,国外留学经历和多年的五星级酒店工作经历让他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在香港机会毕竟有限,现在内地高星级酒店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也就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
 
  调查显示,香港青年看好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金融/证券/房地产/保险业(13.1%),旅游业(11.3%)及餐饮/酒店业(10.2%)等。记者了解到,从2004年至今,上海已引进了1200多名香港专才,这些人的就业领域集中在金融、电子、餐饮酒店等行业。
 
  关于“北上”的信心,调查发现,如果以10分为满分,香港青年平均分为3.79分。他们认为自己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英语好(12.7%)、学历高(8.8%)和有国际视野(8.8%)这三大方面。
 
  虽然香港青年的英语能力比起内地青年相对突出,但在长三角,他们的语言有时候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普通话就是香港青年的最大困难之一。调查显示,如果在长三角发展,31.2%的被访青年最希望得到的职业援助是“普通话能力的训练”。
 
  香港树仁学院的叶雅媛告诉记者,虽然现在香港的中小学也开始加强普通话的训练,但香港的青少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习惯说广东话,“在公司里上班不可能都说英语,如果让我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选择,当然会倾向于珠三角,毕竟语言是沟通的主要工具。”
 
  在上海一家咨询公司上班的香港人曾先生告诉记者,来到上海工作快半年了,还是有些不习惯。“工作时以英语交流为主,但内地的同事私下里还是讲普通话甚至上海话,我就没办法融入进去。”
  上海人才中介协会秘书长朱庆阳认为,香港青年到内地就业,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地域文化的差异。“香港还是以欧美文化为主,到内地工作会有很多不适应。”此外,内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比较低、收入相对较低等问题,也是影响港人“北上”的重要因素。
 
  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发现,2004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首月平均工资为1680元人民币,而据香港人才管理协会联同浸会大学永隆银行国际商贸研究所资料显示,2004年香港应届毕业生月薪可达到6582元~10528元。
 
  调查显示,在有意到长三角发展的香港青年中,只有25.4%的人期望月薪在1万元以下,31.7%的人期望月薪达到1万~1.5万元,而期望月薪达1.5万元以上者占25.0%。
 
电脑版
全部课程分类
  •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