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代表队连续九届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lili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云南昆明理工大学举行。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云南昆明理工大学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沈涧、丁凯,建筑学系颜沅步组成的学生代表队,在土木系副教授宋晓冰、领队陈思佳的指导下,以优异表现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第九次获得该项赛事一等奖。

  2015年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本届赛事以“滇缅公路”这条对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有着非凡意义的生命线的血汗手凿山路为背景,要求参赛队员使用给定的竹皮材料,在与实际形状相似的山体模型上制作三维空间的桥梁结构。本次大赛还首次引入3D打印材料作为桥梁制作的一部分。无论是从题目、工程量上还是创意,都是历届之最。

  自七月份赛题公布,队员们就马上集结起来,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准备。复杂又庞大的题目、陌生的ABS3D打印机材料给模型设计过程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又让模型选型方面有着众多的选择,同时也使模型优化变得更富挑战性。前期的准备阶段,反复推敲结构形式、重新设计和修改的次数不计其数。最后终于挑选出最好的结构形式,并通过软件确定各个杆件的截面形式、尺寸,力求拿出最完美的模型方案。备赛过程中,宋晓冰给予队员们极大的鼓舞和帮助,土木系陈思佳老师和去年参加国赛的李林家、高路同学也积极出谋划策,在结构制作速度和结构选型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模型制作于16日早上8时正式开始。结合赛题规模,本次比赛的工作时间上是历届比赛中最为紧张的一次。所有参赛队伍需要根据给定的材料在短短16小时内完成模型制作。“由于现场比赛给定的3D打印机与学校发为我们准备的打印机的精度不同,我们需要现场重新调整3D节点尺寸,这使我们模型制作的时间更为紧张。好在我们平时制作模型时对自己快速、细致又精准的要求,最后有惊无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模型。”参赛学生介绍说。

  17日上午,制作完成的模型迎来了模型承重环节、计算荷质比得分和专家初审评分环节。专家们从结构的合理性与创新性、模型制作的美观性与3D节点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所有作品作出了初审评分。当晚,大赛来到了最惊心动魄的小车加载环节,该环节要求代表队在20分钟内安装完成桥梁模型,另外8分钟内需对模型的设计思路、结构体系、构造特点和创新性进行陈述并接受专家提问以及进行小车加载。加载环节每队需要挑选一名选手,操纵遥控小车在自己制作的桥梁模型上分别载重2千克和4千克行驶一圈。这一环节不仅要求良好的模型制作水平,同时也考验了选手的心理素质。加载过程中,台下所有参赛队员都屏息凝气、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加载大屏幕,模型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牵动着参赛者的心。最终,凭借优良的模型和加载队员冷静出色的临场表现,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的作品经受住了重重考验,获得了本次大赛一等奖。

  据了解,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创立于2005年,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学科性竞赛。本次竞赛是历届以来模型制作规模最大、制作难度最大最复杂、参赛高校最多的一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全国110所高校的代表队参赛。

电脑版
全部课程分类
  •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