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700名交大志愿者服务2015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lili

11月8日上午7点整,随着外滩陈毅广场的一声发令枪,第20届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简称“上马”)正式开始,来自全球各地约35,000名运动员参与比赛。

   11月8日上午7点整,随着外滩陈毅广场的一声发令枪,第20届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简称“上马”)正式开始,来自全球各地约35000名运动员参与比赛。近2700名上海交大志愿者奉献上马,为赛事的平稳开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也为上马赛事20周岁生日献上了自己的礼物,更为交大志愿者服务上马的第15个年头续写了新的篇章。

  凌晨2:00,伴着绵绵细雨,志愿者在交大新体育馆集合,签到、发放物品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40,志愿者全部登车,58辆满载志愿者的大巴分别前往马拉松的起点和终点两个方向,将志愿者送往各自的岗位。

  4:00,志愿者们陆续就位,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与指挥,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细节,怀着饱满的热情,准备投身于紧张的工作。

  7:00,一切就绪,赛事如火如荼进行起来,整个上海的气氛愈发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近一个月的交大上马志愿者15周年纪念活动的火热开展,今年志愿者队伍中加入了高中生、博士生、留学生、教职工等不同身份志愿者们,使得志愿者团队更为多元化。

  新星闪耀 希望萌芽

  在今年众多上马志愿者中,有一些稚嫩的脸庞格外引人注目。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志愿者,终点芯片回收组志愿者、来自市三女中高一的张芯怡年仅16岁,是今年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在终点区,她为疲惫的运动员一一从鞋带上解下芯片,还流利地使用英语引导外国运动员在指定地点交回芯片,领取奖牌。她说:“我之前也参加过一些诸如垃圾回收的志愿工作,但参加上马志愿服务这样的大型项目还是第一次。这一次的工作,除了做“体力活”外还使用了外语技能,让我感觉到志愿服务的另一层魅力和意义。”

  青春无悔志愿追随

  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二的丁立是终点管理组的一名志愿者。早在2010与2011年,丁立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上马志愿者的行列中。因为出国深造,他不得不中断了自己与上马的情缘。今年,从国外回来的他再次加入了上马志愿者的行列。而这次的回归,也让丁立发出了“如今上马更有规模、更有条理、更人性化”的感叹。

  终点管理组在比赛后期工作繁重,丁立更是被安排在人流量最大的终点线处。面对拥挤混乱的人群,他没有丝毫的慌乱,沉着地引导运动员和观众。当谈及为何时隔多年再次选择上马时,丁立表示:“志愿精神不仅是一种温暖的传递,更应该是一种永久的传承,而我有责任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从青涩到成熟,从成熟再到传承。一代又一代上马志愿者在赛道旁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如今,丁立带着这份记忆再次回到了熟悉的赛道旁,将这份热情带给了新一代的志愿者。

  志愿同心团队共力

  在本次饮水组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个23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令人瞩目——他们是来自交大电气工程系的智能电网优化调度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在通过志愿者面试选拔后,主动提出“承包”一个饮水站。团队领头人周云已经连续三年参与了上马志愿服务工作。

  在谈及为什么会选择以团队的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时,研究团队中的王亚男这样说:“除了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完成工作外,这对于我们自身团队的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通过这次集体服务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周云则认为:“实验室课题组作为科研创新工作的第一线单位,个人的不断努力、挑战自我,以及伙伴间的相互鼓励、互相协作是科研创新的必备条件。”

  坚定奉献献礼校庆

  赛后,已经有十多年马拉松经验的全马运动员陈国东感叹道:“我今年还参加了厦门、北京和深圳的马拉松,感觉上马的工作最细致,上马是做的最好的一个。”

  据悉,近年来随着赛事组织的不断完善,志愿者的工作岗位不断细化,新增了贵宾接待、安全检查、场地管理等岗位,对志愿者的工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要求,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对于上马志愿者的面试筛选也正逐年提高难度、严格标准,以更好地服务赛事。面对新的挑战,这支传承了15年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迎难而上,与其他心怀上马的工作人员一道为上马这场全城嘉年华作出了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华诞在即,今年的上马志愿者们将印有120周年校庆Logo、交大上马志愿者15周年Logo的纹身贴贴于脸颊或手背上,在为运动员们倾情奉献的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交大学子的风采,以最坚定的行动献礼母校120岁生日。炫目的纹身贴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更不乏有运动员主动贴上纹身贴留念,成为了今年上马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二十年上马辉煌,十五载志愿同舟。期待下一次相约,期待下一个十五年。

电脑版
全部课程分类
  •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