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校长沙龙采访北京力迈中美学校刘学言校长

\

   【关键词2】

  国际教育≠出国留学

  刘学言:我想说的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国际教育的低龄化,不是仅仅限于孩子出国的低龄化。

  我赞同国际化教育的低龄化这个发展。因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或者说现有的教育弊端,大家平时都在讨论,家长们之所以对国际化有需求,恰恰反映了对现有教育的一种不满。

  西方的教育跟我们的教育最大的不同,其实是它的理念。有一些精神必须从娃娃抓起,比如民主精神、创造性、批判性精神等等。孩子如果从高中或大学才去接触国际化教育,学的也只是他的这些内容,而不能真正从本质上去领会,这是我赞同国际教育低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要注意绝不放弃本国教育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我认为中国传统的道德就像一个人的骨,我们讲求仁义礼智信,讲求与人为善,仁者爱人,做一个君子,坦 坦荡荡,如果失去了这些,我们就是一堆肉。把他的骨立起来以后,又学习了外国那种先进的肌肉。他有了中国的骨,有了外国这种先进的肉,最后才能够为世界发 展做贡献。

  我主张孩子从小接受国际教育,不是出国教育,是在国内有条件的学校,接受中西方结合的教育。

  朱燕:我认为国际化教育低龄化应该说是中国教育的一种进步。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更需要国际教育的,我们要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这种长远目标。同时,中国国际教育低龄化,无论对社会来说,对教育来说都是一种倒逼。

   国际教育低龄化肯定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国际教育应该本土化。我们使用拿来主义,引进英美这些先进的课程,并且能和本地以及我们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 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国际课程,本地课程和语言培训,成为整个学校的一种特色课程。并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指导,对学生将来如果到本科或者到大学的这 种国外教育会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能够创造一种让学生、家长在国内能享受的最优质的国际教育,这应该是我们的一种追求。

  声 音

  国际教育的低龄化反映了民众对国际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对现有公立教育的反思。

  ——刘学言,力迈中美学校校长

上一篇:北京力迈中美学校新京报报道我校国际课程
下一篇:北京力迈中美学校学前八班--公益活动总结
电脑版
全部课程分类
  •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