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再获澳大利亚国际音乐节比赛金奖

   2015年7月3日,从澳大利亚悉尼音乐学院音乐厅传来喜讯,在第26届澳大利亚国际音乐节学生乐队国际比赛中,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从来自世界各地的30支团队中脱颖而出,继2004年荣获第15届比赛金奖之后,凭借全团师生的通力协作和对演出曲目的精湛诠释,再度赢得管弦乐队金奖殊荣!

  2015年6月30日至7月12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学生交响乐团一行69名团员,在乐团老师的带领下赴澳大利亚,出席了在悉尼举办的第26届国际音乐节。乐团在经过短暂的热身之后,于7月2日参加了管弦乐队的国际比赛,随后前往罗根市拜访了约翰.保罗学校,并与该校学生乐团进行了交流互动。南模交响乐团的访澳演出受到了各国乐手的高度赞扬,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上海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南模交响乐团本次出访所携的曲目有《命运之力》序曲、《良宵》、《荒山之夜》、《春》第一乐章与《匈牙利第二狂想曲》等。乐曲的体裁涵盖了交响曲、序曲、中国传统民歌、室内乐等多个维度,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南模学生在音乐艺术上的涉猎之广和在交响乐演绎中的总体素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为了更好地组织参加第26届澳大利亚国际音乐节,徐汇区教育局和南模中学校领导在乐队组建、资源保障、时间安排等各方面都对乐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
  在为期数月的筹备过程中,南模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曹鹏先生与老师们反复磋商出访曲目,并在每周的排练中针对各曲目的技术难点与表现要领进行了分声部的专项训练;
  乐团还聘请国家一级指挥家王永吉先生担任本次活动的带队指挥,为出访曲目的演奏风格和处理方式注入了新的元素;
  乐团潘旭炜老师与焦浩老师等自始至终耐心细致地做好比赛出访所需的大量协调和筹备工作,并印制整理了全套崭新的演出谱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所有的支持、努力和付出都已凝结成胜利凯旋的喜悦!
  适应环境   迎接挑战
  出席本届音乐节并参加比赛的30支团队,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15个国家,大赛组委会为每支参赛团队都安排了一位澳洲音乐家在赛前进行建议性的指导。
  7月,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乐手携带的小提琴从气候湿暖的上海突然来到天气微寒的悉尼,如何确保这天生娇贵的乐器正常发挥性能?此次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大型乐器是由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如何确保乐手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能够快速适应?这无疑都是严峻的挑战。
  在带队指挥和乐团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南模乐团的队员们很快找到了平日持之以恒、磨砺训练时培养的自信感觉,经过短暂的排练和适应性演出,队员们的心情如同演奏的音乐,终于由初到悉尼首演时的忐忑犹疑换为正式比赛前的开阖笃定,并且融入到了国际音乐节的浓郁氛围之中。
  队员们从印度合唱团老、中、少三代人的倾情演唱中领略了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被美国伊利诺伊州学生管乐团那恢弘博大的音乐语气所深深感染;为东道主悉尼学生管弦乐团伴奏下的国际大合唱高声喝彩……
  精彩赛事   终身难忘
  7月2日,比赛在悉尼音乐学院音乐厅正式拉开序幕。南模交响乐团先后演绎了《匈牙利第二狂想曲》、《命运之力》序曲和《春》第一乐章。特别对于《命运之力》序曲的演绎,让乐团队员和现场观众共同感受到了酣畅淋漓!
  《命运之力》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著名歌剧,其序曲交替呈现了歌剧中风格迥异又指向明确的主题。在王永吉老师有力的臂展和纷飞的指挥棒下,首先由铜管吹响了命运的号角,高亢嘹亮、振聋发聩;弦乐声部随之而来,那低沉的滚奏犹如暗潮涌动;接着引出了神圣庄严的咏叹调主题,伴随小提琴高音的霎时井喷,乐曲的色彩显得诡谲变幻;随后在竖琴演奏赵小泠缤纷跳跃的分解和弦衬托下,黑管独奏陈轩昂演绎出华丽明快的大调乐段,仿佛是剧中人物的内心独白;继而紧迫急转的中提琴、二提琴和一提琴的赋格,伴随低音声部所烘托的紧张气氛,为剧中人物的人生境遇暗示着戏剧性的变化。最后《命运之力》序曲在乐曲悲壮有力的激烈斗争中结束。当队员们的手还在伴随激烈的心跳微微颤抖时,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已经扑面而来……
  而在7月3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校名之后报出“Gold”一词时,悉尼市政厅内,上下两层看台上瞬间高呼如潮、掌声雷动!参加颁奖典礼的各国团队纷纷起立喝彩,他们将双手高举过头、真挚热切地击掌祝贺,这掌声既是对南模乐团精彩表现的高度赞赏,也饱含着对台前幕后辛勤奉献者的由衷敬意!
  达令港湾   户外演出
  在悉尼达令港湾举办户外演出,已经成为南模交响乐团出访澳大利亚国际音乐节的一个保留项目。
  7月3日正午时分,在海边的木制三角形乐池里,乐团成员们背倚波光粼粼的海面与远端鳞次栉比的商业群楼;任凭海鸥在左右盘旋、引喉鸣唱;任凭阳光直射向每一把乐器,又让每一位乐手谱子上的音符都显得格外跳跃鲜活。
  演出中,乐团首席吴恺元引领队员,奏响了维瓦尔第《四季》之“春”,充分展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演奏技巧;由施昱旻担任独奏的中国名曲《良宵》则清新明快,曲调在乐队优雅灵动的拨弦中更显得悠长抒情,活脱再现了一幅恬淡怡然的东方佳景。
  漫步达令港的游人过客、青年情侣纷纷驻足,在乐团之侧静静地聚成了一片或端坐在阶梯上、或抱肘站立于两旁,投入地聆听着,他们的心绪跟随乐句、乘着海风、渐行渐远……
  交流表演   同放异彩
  7月7日傍晚,南模学生交响乐团与约翰.保罗学校合唱团和爵士乐团的交流音乐会在罗根市艺术文化中心举行。
  早在去年9月,罗根市政府组团访问上海徐汇区时曾选派一支学生乐团随访,并专程拜访了南洋模范中学。期间,中澳两支学生乐团在南模叔逵楼音乐厅同台献演,给各方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南模乐团的回访,让部分中澳乐手在舞台上再度相逢,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平添了许多乐趣。
  南洋模范中学郑芝英副校长在音乐会上的致辞,她说:“美好的音乐,作为心灵的艺术与国际的语言,是沟通和发展徐汇区与罗根市、南模中学与约翰.保罗学校的文化和友谊的桥梁。”
  约翰.保罗学校合唱团的一首曲目,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作为音乐基础,融入了许多著名交响乐的元素,诸如《拉德斯基进行曲》、《卡门序曲》、《1812序曲》等名曲的片断。年轻人的表演全情投入、朝气蓬勃、虔敬有加,我们由此得以一窥澳洲表演音乐的多元化与创造性;
  而在欣赏了约翰.保罗学校爵士乐团的演出后,南模乐团的队员不禁感叹:他们每一位铜管乐手的饱满热情、每一位独奏者所传递的活泼气氛,在无形中也点燃了每一位现场观众的情绪,好一场视听盛宴!
  在下半场的音乐会上,南模交响乐团以《匈牙利第二狂想曲》作为压轴。此曲中,黑管与长笛的唱段交相辉映,弦乐密集的切分音、装饰音精奇悦耳;沉重雄浑的主题缓缓地引入,经过反复的变奏和发展不断转向活泼豪放。仿佛星火燎原一般,全曲在狂欢的气氛中结束。
  交流音乐会的最后,两校学生穿着黑色和红褐色的西装相间而坐。在Mr. Gallo的指挥下,两国青年人一同奏响了《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键盘手弹奏出竖琴的音色叮咚作响,合唱团的人声像是天外之音平和恬淡,弦乐的伴奏一如轻风拂过、流水潺潺。当夜,这一曲是地球之美的颂歌,更是中澳友谊的赞美诗。
  访问观察   点滴感想
  本次出访,南模交响乐团在悉尼市政厅、达令港、悉尼音乐学院、约翰.保罗学校、罗根市艺术文化中心等场所,有过多次排练学习、比赛演出和交流展示的机会。在短暂的访问过程中我们感到,在澳洲,几乎所有音乐厅或教堂都配有一架管风琴,或雕饰华丽、或质朴庄严,这一点或许是国内的音乐厅所难以企及的;在澳洲,舞台上演奏的大多数曲目都不需要报幕,可能这主要缘于当地人大多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在与当地人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从普通学生到家长、从商店职员到文化中心主管,几乎人人都能演奏一两件乐器,这让我们这些伴随乐器和音乐长大的孩子感到十分亲切。
  在悉尼与罗根市,乐团还走访了悉尼歌剧院、圣玛丽大教堂、蓝山、黄金海岸等人文与自然景观,也与澳洲特有的考拉和袋鼠有了亲密的接触,在体验着韵味悠然的城市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当地极强的自然保护意识。乐队成员在罗根市入住了志愿者的家庭,深入感知到了澳洲人的真诚热情和极具包容性的社会氛围;当我们随同住家家庭一起观看了昆士兰州与新南威尔士州的橄榄球决赛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近乎狂热的橄榄球文化。
  作为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的成员,我们历经此行颇受鼓舞。在与澳洲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成为朋友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在音乐艺术道路上深入探求的志向。凯旋归来的南模师生们都相信,本次出访的宝贵体验将有助于大家向着更健全的“模范”迈进一步!
上一篇:异国他乡 同放异彩
下一篇:70年峥嵘岁月,勿忘国耻,醒狮明志 94年开天辟地,光荣历程,振兴中华
电脑版
全部课程分类
  •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