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 作者:hezhimin
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校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围绕“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英美文学研究团队”的宗旨,先后举办了8次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预科(https://www.liuxue114.com/shangwai/)讯: 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校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围绕“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英美文学研究团队”的宗旨,先后举办了8次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在近两个学期所开展的系列学术活动有:
2013年10月17日,英语学院李维屏教授应英美文学研究中心邀请为上外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亨利?詹姆士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开拓性和局限性”的报告,讲座由曹航副教授主持。李维屏教授在讲座中全面介绍了詹姆斯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内涵与特征,阐述其创作观念、小说理论和文学实践的开拓性,并揭示出他在追求艺术革新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历史局限性。
2013年10月22日,文学研究院虞建华教授应邀为研究中心做了题为“巴塞尔姆兄弟的小说和当代美国文学”的讲座,由王弋璇副教授主持。讲座通过分析巴塞尔姆兄弟各自的代表作,展现了美国文学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出现的发展中所出现的值得关注的变化,从而揭示出两位作家殊途同归,共同为后现代美国社会做了不恭的画像。
2013年10月24日,应研究中心邀请,爱尔兰著名作家Denyse Woods女士日光临我校,就“创作的艺术” 及相关主题与我校师生展开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座谈会由周敏教授主持。
2013年11月15日,在英语学院英美文学教研室的吴其尧和刘思远两位老师的倡议下,研究中心举办了“阐释、拓展与文化想象:英美文学史教学座谈会”,会议由中心主任乔国强教授主持。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老师有李维屏教授、吴其尧教授、陈雷研究员、廖昌胤教授、王欣教授、王弋璇副教授、刘思远老师、程心老师以及顾悦老师等。各位教师就自己的教学经历深入探讨了英美文学史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并就新形势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尝试在该领域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文与史、知识与批评、培养专业知识与文化视野平衡发展的新路。
2013年11月20日,Robert Hardy博士应邀为上外师生做了题为“‘理想意识’的途中阶段:狄更斯和庞德眼中作为‘他者’的中国”的讲座,由聂薇副教授主持。讲座中哈代博士从两个截然不同的作家狄更斯和庞德入手,探究“中国”一词的深意。
2013年12月10日,跨文化研究中心周怡副研究员在艾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为上外师生作了题为“‘陌生’的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漫谈作为短篇小说家的艾丽丝?门罗”的讲座,由王欣教授主持。讲座梳理了门罗作为短篇小说家身份与其作为女性作家与加拿大作家之间的文化关联,并对门罗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做出整体评价。
2014年5月13日晚,研究中心主任乔国强教授在图书馆604会议室为上外师生做了题为“论波焦利的先锋理论”的讲座,由周敏教授主持。意大利学者雷纳托·波焦利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先锋理论界最早对先锋艺术进行全面论述的学者之一,乔国强教授的讲座在探讨、梳理波焦利先锋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介绍与评价波焦利的先锋理论框架,并且指出他的先锋理论的局限性所在,从而为研究先锋理论及其写作起到指引的作用。
2014年5月14日晚,文学研究院张和龙教授应邀就“美英‘911’文学”的主题为上外师生作了讲座,由王欣教授主持。讲座围绕9·11事件是否也开启了美英文学的一个新时代?新近兴起并受到西方批评界热议的“9·11文学”具有什么重要特征,是否代表了新世纪美英文学的审美转向?是否表明当代美英文学走到了文学转型的拐点?在当代国际政治现实的大背景下,中国研究者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重要文学现象,从而做出自己的学术回应等问题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以上一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我校英语学科各院系师生的学术交流,实现英美文学研究大框架下三个子方向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学术发展机制。英美研究中心跨院系的建设模式也可以为我校即将展开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在中心未来的发展征程中,英美古典文学研究室、英美现当代文学研究室以及英美文学理论研究室将继续通力合作,开拓创新,通过跨界研究方式,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灵活、有效、和谐、互助的学术平台,使每位学者的学术特长都能得以充分发挥,在保持我校英美文学研究传统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校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