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筑设计方向选校申请总结

  篇美国留学申请总结不是什么炫耀贴。也不是什么牛魔王、横扫男的自我陶醉贴。大家一定要放下所谓的“崇拜”心理再阅读。因为我真的不是什么牛人(我觉得牛人是RH那样的呵),里面应该会有你需要的,或是相同的感受。

  篇美国留学申请总结不是什么炫耀贴。也不是什么牛魔王、横扫男的自我陶醉贴。大家一定要放下所谓的“崇拜”心理再阅读。因为我真的不是什么牛人(我觉得牛人是RH那样的呵),里面应该会有你需要的,或是相同的感受。权且希望写的这点东西能够对后面申请的兄弟姐妹有些帮助,同时也是与同样飞跃的兄弟姐妹共同纪念一下属于我们人生的这段特殊的经历。
个人背景:
Male,清华建筑设计小硕一个(本科也是清华土著)
GRE很烂,490/790/4.5;托福考的是IBT,07年9T,102(R28,L27,S22,W25)。
GPA还凑合,也不是那么突出,本和硕在年级均属于前10的水平。
有竞赛获奖和设计院项目投标经验。其中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一次,大型项目投标经历几个。
申请方向及选校:
全都是建筑设计方向,Master of Architecture,除了Harvard多申了一个城市设计(MAUD)方向。
申请了8所学校9个program。包括(以字母顺序为准),Columbia,Cornell,Harvard(两个方向),MIT,Princeton,UC Berkeley,U Penn,Yale。
申请结果:
6个offer,2个ad,1个rej
[offer]
Harvard,MArch2,$5000 per year
Harvard,MAUD,$5000 per year
Yale,MArch2,$16500 per year
Cornell,MArch2,说有钱,但是要我接受了以后才能告诉我数目。太狡猾了
MIT,S.MArch.S,还不知道有多少
UC Berkeley,March Option2,还不知道有多少
[AD]
Columbia
U Penn
[rej]
Princeton
申请时序:
2007年6月考G,8月着手选校,9月IBT,10月作品集并开始网申,11月PS、Resume、推荐信,12月寄出第一份材料,继续材料的完善与修改,并陆续寄出材料直到08年1月份。
整个申请过程持续整整一年,每个月都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几点说明:
1、关于选校:
选择学校斟酌了很久,最开始准备申请15所,后来开始网申的时候申请了12所学校,最后是8所。从一开始的15所到最终的8所,历时得有3个月。
我着手应该算比较早的,7、8月份就开始关注每个学校了。一开始选校的时候总是很兴奋,看看这家又瞅瞅那家,遇到牛校的时候还会忍不住yy一下。当时自己在word里面制作了一个选校的表格,将每个学校的要求分类整理总结起来,包括材料要求、申请费、申请截止日期、GT成绩要求、邮箱等等。这样的话一目了然,也很容易发现一些学校的特殊要求(比如Rice要求4封推荐信、U penn的作品集不能超过20页),在今后的申请过程中加以特别注意。
等到10月份开始网申的时候,繁琐的网申过程把我弄得焦头烂额。不但每个学校的网申都不一样,甚至连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都不一样(这点气死我了,多次混淆密码)。同时咨询各方,大家问我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一般的学校给全奖你去不去? 我个人的想法是不去。这说明我最看重的还是学校。因此我最终一咬牙,本着非好学校不去的原则,结合往年学校录取情况,选择了本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最终申请了8所学校,同时考虑了一下地理位置,我个人比较偏向东部,西部只申请了berkeley一所。
总之,对于选校来讲,我的这种申请方式还是相当冒险的。学校之间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如果自己认为不论怎样都要去美国的话,还是应该把档次拉开,这样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因此在申请之前,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2、关于英语考试
我不善于考试。GRE与其他人相比,我肯定算是付出的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全方位多)。06年9月开始背红宝,按照《十七天大法》坚持了下来。一直在做题。然后1月上新东方接着考了作文和笔试。想想当初寒假每天大冷的天,早上7点半起床,然后上新东方到下午2点,直接到文北楼上自习到晚上10点。我这些付出与我最后的成绩的确有点不成正比。GRE的收获,也许就是一个够用的分数,和一股毅力与决心吧。对于GRE是不是一定要参加辅导班的问题,我觉得客观来讲,辅导班作用不是很大,因为有没有参加辅导班分数却很高的,也有参加了辅导班却经常翘课的仍然考的很高的。但是辅导班却是一种很强的心理安慰和刺激,满足一下不参加不踏实的诡异心理。当然,GRE的成绩在建筑专业申请中的确不重要(不仅前辈这么说,自己经历后也这么认为)。
但是与GRE相比起来,托福的成绩就相当重要了。很多学校并没有对GRE分数有什么最低要求,但却纷纷对托福成绩作了最低要求,一般要求是100+,有的学校还对各单项成绩也有限制。我是在07年9月份考的IBT。之前大概只复习了2周左右。因为考过G,因此阅读、作文都不是太大问题。主要精力放在了听力上(我深深对没有好好练习口语而遗憾)。十一长假期间成绩出来了,居然不多不少,99!毁在口语上了,只有19分。这是一个多么恶心的分数啊,这意味着按照要求我满足不了绝大多数学校的英语要求。时间紧迫,我决定冒险rescore口语,并同时又报了10月底的托福。最终我还是非常幸运的,rescore给我加了3分,成绩终于满足了录取要求。同时第二次的托福成绩也出来了,很烂还不如第一次呢。
总之,对于英语考试,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紧张,我觉得还是得找对方法,正确的方法会让你事半功倍(很遗憾,我觉得我没有找到这个正确的方法)。对于考试,一定不要抱着考不好再考一次的态度,一定争取一次性过关。我第二次准备托福考试的时候明显觉得力不从心,而且由于这个变化完全打乱我事前的申请计划,复习的时候也无法全身心投入进去。当然,若出现这种意外,一定要迅速做出抉择,是申请重判还是重新考试。
我个人认为,先考G再考T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首先是心理上的优势,毕竟在攻克了红宝书以后,再翻翻薄薄的托福词汇,感觉完全不一样;其次是T的阅读比起G来容易很多,而作文又相似,准备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最后考完G以后,T不用参加任何辅导班,多做模考即可,省钱省时啊。而两者之间的间隔,我觉得以1~2个月为宜(我是3个月,感觉间隔的有点久了)。考T的准备一定要用力在口语和听力上,听力还好,在适应了考试的特点后进步会很明显。但是口语却不一样,对着麦克风说话本身就与平时说话不太一样,同时考试时的紧张也会影响发挥。因此考前一定要将重点放在口语上,多多练习(这方面我实在没什么经验,破成绩在那摆着呢)。

电脑版
全部课程分类
  • 立即预约